胖在「內在」 瘦子麻煩大了


如果「內在」才算數,那很多瘦子麻煩大了。
他們可能「外瘦內胖」,是糖尿病、心臟病候選人,尤其如果有人不運動,只靠節食控制身材。

醫師指出,包圍著心、肝、胰臟等重要器官的體內脂肪,肉眼看不到,
卻和「中廣」等一望可見的肥肉一樣危險。

倫敦帝國學院分子造影系教授貝爾說:「胖瘦的觀念必須重新界定了。瘦並不必定代表不胖。」
他的研究小組從1994年以來用磁振造影掃描八百多人,發現箇中玄機。
很多身段苗條的人,脂肪不外露,而是藏在體內。連職業模特兒也有「外瘦內胖」的。

今天最明顯的肥胖尺度是「中廣」,很多人因為沒有鮪魚肚,
就認為自己沒有過胖,很健康,心臟病、糖尿病沒法近身。

連最流行的「體質量指數」(BMI,體重【公斤】/身高【公尺】x身高【公尺】)也出現問題。
貝爾小組掃描的女性,BMI正常(20至25)而體內脂肪累積過多者達45%,男性更有將近60%。
但大部分專家認為,BMI仍是可靠的健康指標。

貝爾表示,「內胖」族基本上踩在過胖的門檻上。
他們吃高脂、高糖的東西,而且不運動來燒掉這些不好的東西,
但他們的總食量又不足以使身體外表發胖。
科學家說,這不是他們沒有肥肉,只是儲存在別處。

「內肥」會打亂人體內部的通訊系統,包裹著體內臟器的肥肉可能送出錯誤的化學信息,
使身體把肥肉貯存在肝或胰臟裡,終至心臟病或乙型糖尿病。

在貝爾的發現之前,專家已知道,胖但活動量大的人,可能比皮包骨或體重正常但活動量不足的人健康。
相撲選手看起來身上肥浪滾滾,但他們的新陳代謝可能比觀眾席上很多瘦子更好,
因為他們的脂肪基本上很「膚淺」,就在表皮底下,而不是在體內器官和肌肉裡流竄。

所以,真正的健康沒有捷徑。
貝爾說:「如果你只想看起來苗條,那節食可能就夠了。如果你要真正健康,請你一定要運動。」



新聞出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lyst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